提供明信片:非盒,支持许愿
支持许愿,支持自拟话题。尽量在4.23当天寄出,邮票使用小地球。
可以许愿颜色、主题、题材、材质等等,不一定有,但尽量满足。实在找不出符合需求的片会小窗沟通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在icy的五年有很多很多奇遇,过得很满足。
上个月修改了一下自己的主页,改完发现自己来到icy的时间即将满五年。原本还想着凑2000发片数纪念一下,不过很可惜,我已经不是五年前精力旺盛的自己了(望天)。
在icy使用得比较久的昵称有:雾湿蓬莱→明月绕蓬莱→何苦来哉(其间可能还换过几个奇怪的,但想不起来了)
无足轻重的故事几则:
张三的头一个网名是朋友帮忙取的。当时喜欢隔壁班一个同学,就想出一个俗套的点子:用该同学名字的首字母来组成自己的网名。张三将这个点子托付给了朋友,而她虽然无语,但是照做了(还是太宽容了),给出「雾蓬湿蒿」四字。张三稍作修改,改成了「雾湿蓬莱」这么个看起来不显眼的。
改成现在使用的id是为了躲人。曾经,有一位片友A;A喜欢张三,张三讨厌A。不知道A为什么喜欢张三,张三只知道自己讨厌A主要是因为从未收到过来自ta的明信片。每当在站内看到其他片友和A的互动,看到片友们感慨收到了A如何用心的明信片,看到A举例自己对明信片使用的小花样,看到A主页迅速增长的发片量,张三就感到自己的心像是有猫抓。
相当一段时间里,杂揉了嫉妒、恶意和其他感情的心态让张三看到A就感到难以忍受。这种感情无法宣之于口,可是装得人模人样又太难受了。于是张三假称现实生活太忙,刻意不使用icy。
然而,起码在当时,明信片对张三来说还是很重要的爱好,一天不打开icy都坐立难安。忍耐了一些日子,当以为自己已经被忘掉的时候,张三悄悄打开icy,随意换了一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昵称,叫作「何苦来哉」,还把地址写法和收件名都一起改了,打算假以时日装成陌生人重新开始。未曾料到,登录当天就被A认出来了。ta给张三发站内信,说很高兴看到张三登录,问生活顺不顺利,是不是打算回icy寄片了。说实话,语气很萌。张三当时装得成熟稳重,打了个哈哈,心中却生出奇异的快感:A,和你对话的人其实很讨厌你哦~没想到吧?
如今想来,没有必要。
除此之外,张三还因为常年不回邮件被片友B拉黑,并且欠片友C的片半年以上,劣迹斑斑,罄竹难书。(还有很多事甚至完全忘了)
总之,支持老朋友的谴责和清算(鞠躬)。新朋友当被迫看了个《故事会》或许也不错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写片的时候想起了一些感触蛮深的经历,搬运一下写给片友的内容(红豆泥私密马赛):
①:
前几年的圣诞前夕,在我还是一个高中生的时候,我收到了一枚没有署名的Marmara圣诞贺卡。寄件人有意捉弄我,用一种雀跃又忐忑的语气,问我知不知道她是谁。笑话,能不知道吗,我可是偷偷关注了她好久。不经意间,期待已久的邂逅化身流星向我砸来,不得不说,很幸福。
②:
论及我和A,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。我经常发片,A经常参加,偶尔还会在别处留言互动(有几次甚至把我发的陈年老帖顶起来了)。A其实平素言辞尖锐,但对我一直语气很软,长此以往,我以为ta是喜欢我的,因此有了帖中那一串阴暗的心理活动。真是太呆傻了。P.S.刚刚翻了一下A的登记留言,都是公事公办的语气。可能当初产生了错觉也不一定。
③:
跟你提到的那位片友与我同岁,我们是在高三的时候认识的。那会儿大家压力都很大,相互打打岔子,讲点笑话,居然放松不少。某天,我收到一封ta寄来的信,喷香,打开一看,赫然是纸巾包着一朵尚且新鲜的玉兰花。ta很得意地向我解释说,看到学校里玉兰开得又香,还好看,就想寄给我看。巧的是,摘完花,ta跑着赶上了当天的邮车!(高中生比大人懂浪漫多了)
补充:信里还附了一个喝七喜送的太阳花弹簧发卡,我觉得挺喜庆,就夹头顶上去高考了。考完数学,发现太阳花掉了。数学卷子杀气太重。
④:
今晚收拾出一枚自制片。这位片友把单位发的生日贺卡单独裁下(好像是蛋糕店配的),用黑卡纸作为衬纸,再铺一面白纸,做成生日片寄给我了。两年过去,正面脱胶,我才发现贺卡有两层,里层是单位的勉励词(笑)。
补充:后来被这位片友拉黑了,ta没有告诉我理由。我思考了一阵子,猜测是因为回邮件不及时。
⑤:
站内有段时间同时(高度)活跃着五六位港澳台片友。原先大家还算其乐融融,而后有一天,我忘了是出于什么原因,一位香港片友的政治取向被公开讨论。ta不认为自己的立场值得被口诛笔伐。最初ta还一一回复相关的评论,但是,没几天,ta离开了。(我有两枚寄给ta的片至今下落不明)这种不可抗力导致的矛盾和分歧有时让我觉得很遗憾。
⑥:
前些天在站内看到一个帖子,吐槽某中学生以使用教室电脑为由空登。看到时想起了自己()刚入站那年我也在学校住宿,并且老老实实遵守校规,不带手机。即便如此,也要抓住早读开始前的十分钟空隙(以及每周一次的电脑课)的时间,用班里的电教看icy;甚至还每天回家楼下取收到的明信片(虽然都是囤到周末回家才登记)。而现在条件都合适,反倒找不回当初的热情了。
⑦:
写片的时候照例逛了逛icy,接着就发现了一位很久没见的片友。前两年,我好像是抽id还是匹配到了ta,但没等寄出明信片,就发现ta更新自己的主页信息,说是去服兵役了。对我来说,两年已经是很长时间(服兵役是这个时间吗),于是就直接当ta注销了,没想到如今居然再见(主页更是风格大变)。
⑧:
最近我在追忆往昔()有位片友,我自认和ta关系不错。有段时间,我高强度求戳,每个戳都会为ta备一份。也是在那段时间,ta从icy消失了。我想ta可能是觉得我寄出的戳片太烦人了(毕竟都没登记),就没敢寄片去询问ta的近况。两三年后(?)收到一封ta的信,才知道闹了乌龙:我曾向ta推荐一部小说,那书不好读,ta一直没能读完,觉得无颜面对我(的信),于是躲起来了。我的天,真是哭笑不得。
补充:后来又看了一本写作风格类似的小说《玫瑰的名字》,真是在昏睡中胡乱翻完的(后来发现作者是业界某位知名历史学教授,感觉一切都说得通了)。看小说看出了机翻社科砖头的受罪感。
⑨:
看完归塘老师的评论以后,我思考了一下:为什么会觉得A喜欢自己呢?因为A在站内和我直接交流的时候还蛮有礼貌的;更重要的是,ta在关注我的主页,还主动指出了变化。而我以为关注就是喜欢的表现。然而,实际情况或许是:我们就是点头之交,仅此而已。按照ta主页的标准来说,我根本是不熟(这一度被我当成ta双重标准的证据),ta既未向我吐露过心声或想法,也未曾表示过对我的好奇。这怎么会是喜欢呢?